重慶模具業身陷重圍,外地模具吞掉八成
發布時間:2017-03-30 18:30:14 共閱讀:381次
事實上,該市眾多模具企業正欲多方突圍。據了解,從今年年初以來,石橋鋪鐘表廠模具小區的眾模具企業欲借該地區拆遷契機,四處為自己尋找新的發展環境,改變整個行業的生存現狀,提高自身市場競爭能力,以從外地模具企業手中奪回市場。但他們走訪了蘭花小區、北碚同興等多個模具集聚地后,發現它們均存在交通、環境、集群方面的困難。到目前為止,他們仍在努力尋找“新家”。
重慶擁有模具企業上千家,但該市汽摩企業卻要到外地購買模具。面對如此尷尬的處境,市內模具業眾多有識之士疾呼:隨著重慶市打造“汽車名城”、“摩托車之都”規劃的實施,重慶模具業亟待輸血,以做大做強。
本土模具作坊加工
目前,重慶擁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模具企業達到上千家,主要分布在石橋鋪重慶鐘表廠模具小區外、石橋鋪蘭花小區、二郎、沙坪壩烈士墓、青木關、白市驛、北碚同興以及璧山等地。它們涉及車床、磨床、數控加工以及吹塑、注塑等模具生產,產品幾乎全部是供應本地制造企業,僅有少量銷往四川。全市模具企業的年產值不到 10億元。
據悉,這些模具企業多為小作坊式加工,廠房小、人員素質不高、設備落后,處于低質量運營狀態。同時,它們所生產的產品同質化嚴重,逐漸不能適應市場需求,且只能為本市制造業提供二次甚至是三次模具配套。
筆者昨日在石橋鋪鐘表廠模具小區內看到,兩臺模具機床、一間間不到20平方米的廠房就構成一個模具企業,大量的生產垃圾堆積在小區內。據筆者統計,在方圓不到200平方米的面積內就坐落有10余個模具企業。一模具企業負責人戲稱這樣的狀態為“擺地攤”。據悉,該模具小區目前入駐的模具企業已近100家,但整個小區的年產值僅5000萬不到。
外地模具吞掉八成
據重慶市模具協會副秘書長趙青陵介紹,重慶市汽摩制造業所需模具占了全市制造業所需模具的75%。在汽車摩托車80%以上零部件必須依靠模具成形的特定條件下,由于我市模具行業無法提供高技術、高科技含量的汽摩模具,汽摩行業的模具大多從外地購進。
據估計,2009年重慶市制造業所需要模具約在30億左右,而外地模具占領的市場份額則達到了70%-80%。在外地模具企業大舉進攻下,重慶市上千家模具企業在本土市場分得的蛋糕僅20%左右。
趙青陵稱,目前,重慶市模具企業生產的模具雖然包羅萬象,但大部分是為汽車和摩托車生產的沖壓模和壓鑄模。在我市汽車制造業所需模具份額中,進口占 15%、國內60%、本地25%;摩托車業所需模具來源為:國內65%,本地35%。這兩個數據顯示,外地企業已經吞掉了我市汽摩業模具市場的大半壁江山。而我市的塑料模具和大型長壽命模具在市場競爭中也處于下風,所占本土市場不到10%。
趙憂慮地表示,按照市政府提出的“到2007年生產汽車100萬輛、摩托車700萬輛”的規劃,在未來幾年我市汽摩業整車和零部件產值將達1750億元,所需模具則高達40億元。但該市模具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,根本無法擔任這個歷史重任,只得將更大的發展機會拱手讓給外地企業。
建立模具產業基地
據悉,目前,重慶市已開始著手對該市模具行業發展進行規劃,其中包括:在國家出臺的“重點模具企業增值稅返還70%”政策基礎上制定地方政策;培育模具行業龍頭企業,支持汽車車身模具和壓鑄模具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,幫助它們開拓市場以做大做強等。而將模具企業集群發展則是重慶市模具業發展的另一個目標。
重慶擁有模具企業上千家,但該市汽摩企業卻要到外地購買模具。面對如此尷尬的處境,市內模具業眾多有識之士疾呼:隨著重慶市打造“汽車名城”、“摩托車之都”規劃的實施,重慶模具業亟待輸血,以做大做強。
本土模具作坊加工
目前,重慶擁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模具企業達到上千家,主要分布在石橋鋪重慶鐘表廠模具小區外、石橋鋪蘭花小區、二郎、沙坪壩烈士墓、青木關、白市驛、北碚同興以及璧山等地。它們涉及車床、磨床、數控加工以及吹塑、注塑等模具生產,產品幾乎全部是供應本地制造企業,僅有少量銷往四川。全市模具企業的年產值不到 10億元。
據悉,這些模具企業多為小作坊式加工,廠房小、人員素質不高、設備落后,處于低質量運營狀態。同時,它們所生產的產品同質化嚴重,逐漸不能適應市場需求,且只能為本市制造業提供二次甚至是三次模具配套。
筆者昨日在石橋鋪鐘表廠模具小區內看到,兩臺模具機床、一間間不到20平方米的廠房就構成一個模具企業,大量的生產垃圾堆積在小區內。據筆者統計,在方圓不到200平方米的面積內就坐落有10余個模具企業。一模具企業負責人戲稱這樣的狀態為“擺地攤”。據悉,該模具小區目前入駐的模具企業已近100家,但整個小區的年產值僅5000萬不到。
外地模具吞掉八成
據重慶市模具協會副秘書長趙青陵介紹,重慶市汽摩制造業所需模具占了全市制造業所需模具的75%。在汽車摩托車80%以上零部件必須依靠模具成形的特定條件下,由于我市模具行業無法提供高技術、高科技含量的汽摩模具,汽摩行業的模具大多從外地購進。
據估計,2009年重慶市制造業所需要模具約在30億左右,而外地模具占領的市場份額則達到了70%-80%。在外地模具企業大舉進攻下,重慶市上千家模具企業在本土市場分得的蛋糕僅20%左右。
趙青陵稱,目前,重慶市模具企業生產的模具雖然包羅萬象,但大部分是為汽車和摩托車生產的沖壓模和壓鑄模。在我市汽車制造業所需模具份額中,進口占 15%、國內60%、本地25%;摩托車業所需模具來源為:國內65%,本地35%。這兩個數據顯示,外地企業已經吞掉了我市汽摩業模具市場的大半壁江山。而我市的塑料模具和大型長壽命模具在市場競爭中也處于下風,所占本土市場不到10%。
趙憂慮地表示,按照市政府提出的“到2007年生產汽車100萬輛、摩托車700萬輛”的規劃,在未來幾年我市汽摩業整車和零部件產值將達1750億元,所需模具則高達40億元。但該市模具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,根本無法擔任這個歷史重任,只得將更大的發展機會拱手讓給外地企業。
建立模具產業基地
據悉,目前,重慶市已開始著手對該市模具行業發展進行規劃,其中包括:在國家出臺的“重點模具企業增值稅返還70%”政策基礎上制定地方政策;培育模具行業龍頭企業,支持汽車車身模具和壓鑄模具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,幫助它們開拓市場以做大做強等。而將模具企業集群發展則是重慶市模具業發展的另一個目標。